本页面由 CN108639 整理汇编上传
2025-05-30
我要发布
“曹素功”品牌。曹素功(1615—1689年),安徽歙县人。清康熙六年(1667年)正式以创始人曹素功为名创设墨庄。名列清代“四大名墨”之首,有“天下之墨推歙州,歙州之墨推曹氏”之誉。清同治三年(1864年)迁址沪上,一直延续至今,传绵十五代,享誉国内外。
曹素功墨锭“烟细、胶轻、质坚、墨香”,其制作技艺传承方式为师徒口手相授,兼秉“徽墨”各家之长,又自成风格。曹素功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38锭《耕织图》套墨,嘉庆年间的《金殿余香》,《御园图》40锭套墨等等,都是制墨业的经典之作。1914年曹氏参加东京博览会,1926年参加费城万国博览会,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,获得海内外书画界的赞誉。曹素功300多年历史沿革,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,留传了无数与书画名家的友谊和时代印记的典故,海派书画名家对笔墨的各种不同的需求,促进了曹素功制墨技艺的快速发展。书画家钱慧安、王一亭、吴昌硕、任伯年等参与绘制和设计,极大丰富和提升了墨锭的文化艺术内涵。曹素功传留至今的上万副墨模,更是稀世的文化遗产,每副墨模都有一个时代的烙印,都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。
曹素功墨业家族传承十三代孙,“公私合营”后,曹素功制墨技艺以师徒传承方式得以延续和发扬。汇聚一批如制墨名师朱大寿、汪国耀、程加臣、曹春和,描金名师余盛忠、曹妙辉、方有达,雕刻名师汪兴五等当时沪上前列的制墨名师高匠,与十三代孙曹述雍一起成为曹氏墨业第十三代传人,共同擎起海派徽墨的大旗。以“制墨大师”鲁建庆、李光雨的第十四代传人,言传身教,培养了以徐明等的第十五代传人。近几年来,曹素功生产和经营都得到了快速发展,培养了新一代“非遗”传承人,挖掘整理墨模资料,传承的制墨技艺,为国家非遗保护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。